本文目录导读:
法律常识
1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,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。
2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。
3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。
4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,不分民族、种族、性别、职业、家庭出身、宗教信仰、教育程度、财产状况、居住期限,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。
5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。
6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。
7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。
8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休息的权利。
9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从事科学研究、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。
10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。
政治常识
1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。
2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。
3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。
4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。
5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。
6、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。
7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。
8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。
9、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。
10、司法公正和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。
经济常识
1、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身,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经济形态。
2、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,是迄今为止最高级、最完备的经济形态。
3、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,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。
4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,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等形式。
5、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,其中按劳分配是最主要的形式。
6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,它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政府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等职能。
7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”的重要论断,这是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和创新。
8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”,这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。
9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
10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我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,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。
文化常识
1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、道家思想、法家思想等多个流派,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。
2、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、指南针、火药和印刷术,这些发明在古代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3、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和重阳节等,这些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习俗。
4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丰富多样,包括诗歌、散文、小说等多种体裁,其中唐诗、宋词和明清小说等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5、中国传统艺术包括绘画、书法、音乐、戏曲等,这些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。
6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“坚定文化自信”,这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。
7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我国将继续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创新,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。
8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,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和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。
9、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,我们也要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让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。
10、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。